網路上流傳指稱 1971 年的美國國務院「5869 號電文」證明蔣介石曾同意或主張台灣獨立。[1]此類論述是對史料的嚴重誤讀,其核心錯誤在於混淆了「建議者」與「決策者」的身份。該電文非但不能證明蔣介石支持台獨,反顯示他需要被「強力說服」。坊間亦有反駁之網路文章,不過摻雜政治色彩,故本文僅以歷史事實之澄清作為目的。[2]
綱要
- 一、5869號電文
- 二、跳躍性的解讀
- 三、歷史的置留室
一、5869號電文[3]
所謂的「5869號電文」,是 1971 年 11 月 30 日,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取代後 ,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 (Walter P. McConaughy) 發給國務院的「極機密」電報。內容為外交部次長[[楊西崑]]與[[馬康衛]]之談話。
根據電文,楊西崑建議以下行動用以解決中華民國在退出聯合國後的危機:[4]
- 宣布新國家: 發表聲明,宣布台灣政府與大陸政府「完全分離和獨立」(entirely separate and apart),並採用新國號「中華台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
- 擱置憲法: 蔣介石動用緊急權力,擱置憲法、解散國會。
- 重組議會: 成立新的「一院制」臨時代議機構,由三分之二台灣人與三分之一外省人組成。
- 舉行公投: 進行全島公投以決定台灣的未來地位。
二、跳躍性的解讀
然而,儘管楊西崑做出如此主張,要想將楊的計劃等同於蔣介石的主張,仍然顯得過於急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在電文第三段中楊表達了蔣對此的態度
Yang continued that he has spoken very privately and frankly to President Chiang since his recent return after the UN debacle. Yang had found President Chiang impressively open-minded and willing to listen.
儘管楊與馬康衛的交談中提到蔣對此的態度是開明且坦承的。似乎表明蔣介石同意楊西崑建立中華台灣共和國的主張。同時,蔣的大部分顧問皆認為需要某種全面的措施以應對外交困境,日本首相也建議中華民國採取分離路線。[5]
然而,楊西崑此通電話的目的,電文揭示了最關鍵一點,楊向美國大使求助以獲得政治援助。楊西崑表明,蔣介石「如果沒有美國政府施加強大的說服力,他不太可能採取行動」(he is not likely to move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a powerful persuasive effort by the US Government)。楊更建議美方安排蔣介石信任的美國老朋友對蔣進行遊說。
電文最後,馬康衛大使加上了自己的評論。他直言,楊西崑的觀點「反映了可容忍概念的外部邊界」(reflect the outer dimension of tolerable concepts),並且「無疑超出了在不久的將來實際考量可能引導政府達到的程度」。大使更判斷:「蔣總統不太可能會一舉廢除過去的制度和承諾」(there is not much real prospect that President Chiang would sweep away i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s of the past)。
三、歷史的置留室
正如陳儀深所說「由於尼克森訪中已經箭在弦上,華府對於以上的建議並無反應。」[6]在12月27日備忘錄中,國務次卿 U. Alexis Johnson 與中情局 (CIA) 進行的內部政策研討。顯示美國決定拒絕楊西崑的請求,美方不願在涉及「政治合法性核心」的決策上強力施壓特定政策路線。[7]
歷史學家迪佩什·查克拉巴蒂(Dipesh Chakrabarty)提出了歷史想像的置留室這一概念,他認為歷史並非單一線性的進程,而是包含不同變數與變動狀態的複合體。置留室意指一個歷史想像的空間,其中過去的歷史時間被封存、保留,但也允許歷史認識在此空間中反思和重新組合,以供歷史的反思。如同Takashi Fujitani 運用置留室概念期望讀者反思日本殖民地人成為日本國民的可能。楊的提案也可能成為一個「置留室」案例以警醒處於歷史當下的人們,如何做下勾連廣泛空間、決定未來時間的重大決策。
文獻
如 Newtalk 新聞網站 2017 年 4 月 6 日的報導,以及更往前追溯的民報引述譚慎格之言。民報原文已消失,參考Wayback Machine 2014年3月15日之存檔 本文查閱日期2025年11月12日 ↩︎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69-76v17/d174#fn:1.7.4.4.20.48.8.2 ↩︎
陳儀深將楊西崑所提策略稱為「救台灣」(陳儀深,2000)但筆者認為未必反映楊的真實認同。 ↩︎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69-76v17/d174#fn:1.7.4.4.20.48.8.2 ↩︎
[[戰後台灣「外省」菁英的台獨主張-從雷震到張忠棟的類型分析,陳儀深.pdf]],第15頁 ↩︎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69-76v17/d179 ↩︎